強積金對沖取消後,僱主 vs. 勞工:勞資關係將如何改變?
- 乘客 賽先生
- 4月25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已更新:9月29日
僱主擔憂成本上升,勞工期待更公平的保障,誰才是這場改革的真正贏家?

內容目錄
2025 年後,僱員真的更有保障?
強積金對沖安排將於2025 年 5 月 1 日正式取消,意味著僱主將不能再用強制性供款來抵扣遣散費與長期服務金(長服金)。這項政策改變被視為香港勞工權益的重大進步,但對於僱主來說,卻可能是經營成本的大幅增加,甚至影響到未來的聘僱策略。
勞工與僱主之間的矛盾也隨之加劇:
- 勞工的期望:取消對沖後,長服金與遣散費的保障更穩固,讓僱員在長期就業後獲得應有的補償。 
- 僱主的擔憂:聘僱成本上升,或許會導致更多公司選擇短期合約、減少全職僱員,甚至轉向自僱模式。 
這場勞資拉鋸戰已經悄然展開,未來的職場生態是否會因此被徹底改變?
僱主的考量:聘請員工成本上升,企業如何調整經營策略?
取消對沖後,企業將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尤其是依賴大量基層員工的行業,如零售、餐飲、建造業、物流業等,成本上升問題尤為嚴重。
對僱主的主要影響:
- 裁員與減少聘用 – 成本增加可能導致僱主更謹慎聘用,甚至減少固定人手,轉向更靈活的用工模式,如短約、兼職或外判。 
- 企業結構轉型 – 企業可能調整組織架構,減少基層員工,改為「以技術代替人手」。 
- 薪酬結構改變 – 僱主可能不再以基本工資為主,而是改為提供更多「非固定薪酬」模式,例如獎金制、績效獎勵等,減少長服金計算基礎。 
企業最害怕的問題:
「如果聘請一個員工十年以上,長服金負擔會不會讓公司倒閉?」
勞工的期待:真的可以領到更公平的長服金嗎?
對於勞工而言,取消對沖代表未來遣散費與長服金將不會被「削弱」,這無疑是職場的一項進步。但這是否就代表所有僱員都能安心工作?其實,許多勞工開始擔心這樣的變革可能反而讓全職工作更難找。
對僱員的潛在影響:
- 全職職位減少,短約增加 – 僱主可能為了減少長服金負擔,更偏向短約聘用(如一年一簽)或改用自僱模式。 
- 未來的加薪幅度變小 – 僱主可能為了平衡成本,限制加薪幅度,導致長期來看,僱員薪酬增長受壓。 
- 員工流動性提高,影響職場穩定性 – 若企業普遍改用短約或兼職模式,勞工將更難獲得長期穩定的就業環境。 
勞工最擔心的問題:
「公司未來還願意提供穩定職位嗎?」
「如果企業選擇短期合約或外判,我的長遠職涯還有保障嗎?」
政府的角色:300 億補貼,如何影響企業與勞工?
政府已承諾將投資超過 300 億港元,提供 25 年 的資助,以協助僱主承擔遣散費與長服金,減輕企業的財務壓力。然而,這項補助將如何影響企業與僱員的長遠利益,仍是關注焦點。
政府的補貼機制如何運作?
- 初期(頭 3 年):政府承擔 50% 的遣散費與長服金。 
- 第 4 至 25 年:補助比例逐年下降,最終企業需自行承擔 95%。 
勞資雙方的關注點:
- 企業的關注「考慮到隨著補助比例逐步下,未來可能需要調整人力資源政策,以適應取消對沖後的長期成本變化。」 
- 僱員的關注「部分勞工團體關注,未來企業可能會調整聘用模式,例如增加短約合約或改變薪酬結構,以適應新政策帶來的變化。」 
未來觀察重點:
- 政府資助能否有效支持中小企業過渡? 
- 企業是否會調整人手配置,以適應成本變動? 
- 勞工權益在新制度下是否能持續受到保障? 
企業 vs. 勞工:未來如何平衡雙方利益?
取消強積金對沖後,企業與勞工都需要適應新的就業環境。如何在新制度下維持企業競爭力,同時保障僱員權益,將是未來職場的重要課題。
僱主可行的應對策略:
靈活調整薪酬架構 – 部分企業可能會優化績效獎勵或彈性薪酬制度,採取績效獎勵或非固定薪酬制度,以降低長服金影響。
尋找科技替代方案 – 一些行業可能會增加自助服務、自動化管理等方式,以優化人手配置,如自助點餐機、自動化倉儲系統等。
妥善規劃人力資源 – 企業可考慮設立內部福利基金或優化人力資源管理,以備未來遣散費與長期服務金。
勞工的應對方式:
提升個人技能與競爭力 – 員工可透過進修與專業認證,增強自身價值,避免被低薪短約取代,應對市場變化。
與僱主協商更多福利 – 例如醫療保障、強積金額外供款、退休福利等,提高自身保障。
關注行業趨勢與勞工權益 – 了解就業市場趨勢,以便更好地規劃個人職業發展。
隨著企業適應新法規,市場可能會出現新的聘用趨勢與薪酬模式。如何確保勞資雙方的權益與可持續發展,將是各界關注的重點。
勞資新時代,誰才是最大贏家?
強積金對沖取消後,香港的職場生態將發生巨大轉變,企業與勞工的關係也將進入新的適應期。
對勞工而言,未來的遣散費與長服金將更有保障,但這可能會換來更多短約與外判工作模式,勞工的長期職涯規劃將需要更多彈性與適應能力。
對僱主而言,經營成本將持續增加,部分企業可能會重新調整聘用模式,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或尋找更具彈性的用工方案,以確保企業財務的可持續性。
對政府而言,如何確保政策能有效平衡勞資雙方的需求,避免企業成本暴增、失業率上升,將是未來數十年的挑戰。
這場職場變革已經啟動,勞資雙方如何適應新制度,將成為未來職場發展的重要課題。你認為取消對沖後,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企業、勞工,還是整體經濟?你的職場未來又將如何受到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一般資訊參考,並不構成具體建議或專業諮詢。若遇特殊問題,建議直接向有關機構查詢最新詳情,或諮詢專業人士以獲取準確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