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難時期,當市場全面縮水,大家樂如何逆流而上
內容目錄
| 在挑戰中找尋機遇
大家樂集團(0341)早前發盈喜,公司表示,預料截至2024年3月底,全年錄得盈利3.3億元,按上財政年度年賺1.104億元計算,即按年升1.98倍,如果剔除政府的疫情資助,今個財政年度盈利按年升3.7倍。
當大家都不斷悲觀地訴說香港零售業正步入寒冬,港人北上消費、利息高企、成本上升、市道低迷等負面因素下,基層飲食業的龍頭企業大家樂卻清晰地告訴大家,只要做好本分,前景仍是光明的。
大家樂的收入與成本變化
筆者並非大家樂集團的股東,對集團的盈利與派息興趣不大,反之,作為餐飲業龍頭,大家樂的收支比例和變化倒是值得我們中小企參考。就讓筆者從《大家樂集團中期報告》中抽取幾個數字供大家參考:
收入
| 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 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 變動 百萬港元 |
---|---|---|---|
| 2023年 百萬港元 | 2022年 百萬港元 | 變動 百萬港元 |
收入(香港區) | 3543.8 | 3214.0 | 329.8 (↑ 10.3%) |
收入(集團) | 4318.6 | 3898.2 | 420.4 (↑ 10.8%) |
主要成本
| 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 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 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 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 變動 百萬港元 |
---|---|---|---|---|---|
| 2023年 百萬港元 | 收入佔比(%) | 2022年 百萬港元 | 收入佔比(%) | 變動 百萬港元 |
原材料及包裝成本 | 1202.3 (38.9%) | 27.8 | 1128.5 (39.3%) | 28.9 | ↑ 73.8 ↑ 6.5% |
人工成本 | 1422.8 (46.1%) | 32.9 | 1292.6 (45.1%) | 33.2 | ↑ 130.2 ↑ 10.0% |
租金成本 | 464.3 (15.0%) | 10.8 | 446.8 (15.6%) | 11.5 | ↑ 17.5 ↑ 3.9% |
| 3089.4 |
| 2877.9 |
| 211.5 ↑7.3% |
大家樂集團盈利的來源
要提升盈利,不外乎提升收入以及減低成本。與2022年度相比,大家樂集團於2023年度的收入增加了約4.2億元,若單以香港區計算,收入亦增加了3.2億元,香港區的收入與整個集團的收入同樣上升約10%。而佔主要成本支出的原材料、人工及租金共增加了2.1億元 ,上升約7.3%。若以成本收入率計,22年度是26.2%,而23年度則是28.5%,成本控制效能比往年較差。由此可見,大家樂今年盈利主要源自於收入的增加,而非靠控制成本得來。
大家樂集團租金成本的變化
現在再看看成本的三個主要來源:原材料、人工及租金。當大家不斷訴說香港租金昂貴,蠶食了中小企的利潤,讓我們看看集團中期報告中的一些數字。
截至2023年9月30日,大家樂集團於香港擁有 383 間門店(2023年3月31日為376間),於中國內地則擁有 160 間門店(2023年3月31日為153間),集團的門店增加了14間,即增加了2.6%。該段期間,集團的租金支出上升了3.9%,租金只是輕微上漲,但要留意,收入佔比卻由11.5%下降至10.8%,稍微上漲的租金支出全數被增加的收入吸納了。
大家樂集團人工成本的變化
再看看零售業的一項重大支出 —— 薪金。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團共有 19,666名員工(2023年3月31日員工為19,555人)。期間員工人數增加111人(約增加0.6%),人工成本(即薪金支出)卻上升了10%,可見薪金支出蠶食了集團不少利潤。
薪金支出才是零售業的致命傷
對飲食業、或零售業等勞工密集行業來說,薪金上升才是企業的致命傷,因為一般飲食業或零售業的主要開支中,佔主要份量的並非租金,而是人工。以大家樂為例,於2023年度,人工成本佔整體成本46.1%,原材料及包裝成本佔38.9%,而租金只佔15.0%。對飲食業或零售業來說,利潤率通常是個位數,而今佔整體成本近一半的人工成本上升了一成,對一些利潤率不如大家樂等微小企來說,生意額稍為下降,已無力支付員工的薪金了。亦難怪不少飲食零售業於租約期滿,業主並無加租的情況下仍紛紛結業。勉強留下來的,往往是人手不足,員工工作量大增,在員工意氣難平之下,服務質素自然下降,這亦解釋了為何現今香港服務業水準不斷下降的原因。
坐以待斃、掙扎求存、還是守本迎變?
其實遇到困難的不只是中小企,現時不少大企業、上市公司等都面對不少困難,利率高企、成本上升、消費力疲弱等問題正困擾不少企業家。在融合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的同時,我們又如何不受內地超低成本的競爭而被打倒,都是香港企業家需要思量的問題。但大家樂業績正好給我們重要的啟示,就是不要打守勢波,大家樂面對人工成本上升一成,仍能獲取豐厚的盈利,靠的不是「縮皮」減人,而是加強競爭力,以相對較優質的食品,吸納其他越做越差的食肆流出來的生意額,增加收入。
筆者在某篇文章曾提過一個故事,話說有兩位旅行人士在森林遠足,突然出現一隻老虎,其中一個立即拔足逃跑,另一位則說走亦無用,因為如何拼命,也快不過老虎。先跑的那位說,他並非要快過老虎,他只需要快過另一人,他便能逃出生天。不錯,當別人越做越頹,「縮皮」求存時,只要我們繼續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在缺乏增長的市場環境下,便能吸納別人的顧客和生意,收入增加,就算成本上升,仍有取利的空間。
免責聲明: 以上只一般是建議,如遇特殊問題,還是先諮詢專業人士獲取意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