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毛利率分析公司賺錢能力?
內容目錄
| 毛利率:看穿公司營運秘密
想知道一間公司是否賺錢,只要從公司的損益表中查看三組數字: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營業費用,便可計算出公司的毛利潤率和營業利潤率,從而瞭解公司的獲利(或虧蝕)情況和成本結構,並可從中找出改善公司經營及獲利方法。本文先從毛利率開始談。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甚麼?
毛利率是指的是營業收入扣除銷售成本,毛利率因此能代表產品的成本以及收入的關係,換句話說,毛利率就是用來衡量公司的產品價值指標。毛利率越高則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強。
毛利率公式是: [ (總收入 - 銷售成本) /總收入] X 100%
由此可見,影響毛利率的因素就是總收入和銷售成本,若要增加毛利率,便要增加收入或減低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是甚麼?
銷售成本是指公司在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時,直接發生的所有成本,或稱直接成本,也就是當營業收入發生時也必然伴隨而發生的成本。
例如一間咖啡店,每多賣一杯咖啡,便需要多耗費製作一杯咖啡所需的咖啡豆、鮮奶、紙杯的直接成本。
其他成本包括:
直接人工: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的員工薪水。
直接費用:購買原材料或消耗品時支付的任何佣金。
分銷成本:將產品交付給客戶時發生的成本,例如:運費、貨物處理費、倉儲費、保險費。
其他費用:直接歸屬於產品生產和向客戶分銷的其他費用。
一間公司的總收入、銷售成本和毛利率告訴我們甚麼?
單憑一個數字並不能判斷公司的狀況,例如東主發覺公司的銷售成本持續上升,未必表示公司獲利減少,營運情況轉差,因為當銷售量增加,成本便自然上升。想知道公司的賺錢能力有沒有增加,就必須看看兩者上升的差距是否同步。因此,最理想的方法是把上述數字化作百份率,通過毛利潤率,就能準確地比較公司不同時段的發展是否有進步。
如果毛利潤率穩步上升,顯示公司的營業成本正在下降,是健康的現象,因為創造同樣的收益所需付出的成本減少。但如果銷售成本的增加比率大過收入,毛利率自然下降,有可能生意越多,公司便越蝕錢。毛利潤率一般不會大幅上升,如能呈輕微幅度下降已是十分理想了。
影響毛利率的因素
內在因素:
公司形象提升,顧客增加,收入增加,毛利潤率上升。
改善產品或服務,從而增加售價,收入增加了,毛利潤率上升。
大量生產或大量採購,降低生產成本,毛利潤率上升。
公司銷售下降,但固定成本如租金、員工數目未能減少,毛利潤率下降。
人工成本上升,毛利潤率下降。
外在因素:
原材料成本上升,但因經濟因素而未能把差價反映在顧客身上,成本增加,毛利潤率下降。
匯率波動,影響進出口價格,成本隨之而增加(或減少),毛利潤下降(或上升)。
新加入行業數目增加,但需求未有相應增加,銷售下降,毛利率下降。
如何增加毛利潤率?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到影響毛利潤率的兩個因素是收入和成本,要改善毛利潤率,就得從這兩方要著手。
原材料取得較好的議價:試試尋找更佳的供應商,或利用規模經濟,大額採購而獲得較佳的折扣。
增加售價:以現時香港情況較難做到,但需求彈性較少的產品可有較佳的加價空間。
可採取轉售較高利潤率的產品獲得:例如,同一間咖啡室,販賣一杯咖啡和一碟意大利粉,兩者的毛利率已有極大差距。
從毛利潤率分析一間公司的營運情況
收入和毛利潤率同告上升:表示公司能夠有效地控制成本,銷售的貨品或服務受市場歡迎而銷量增加,甚或增加售價而獲利。
收入下跌但毛利潤率上升:這表示公司的營業收入下跌,但仍能透過壓低營業成本減低損失。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公司索性結束毛利較低的產品,改為銷售毛利較高的產品,做精不做多。
收入上升但毛利潤率下降:公司應是以降價促銷、提供優惠等方法搶佔市場,但成本沒有下降,毛利潤率因而下跌。又或公司產品受歡迎,以致營收增加,但卻因未能好好控制成本,如加班費、高價搶購原材料等,引致成本上漲,毛利潤率亦因而下跌。
收入和毛利潤率同告下跌:這是最惡劣的情況,可能是經營不善,產品不受歡迎,亦未能控制成本,或市況低迷,需求下跌,在成本不減的情況下降價出售產品。
小結
如果想提高毛利潤率,便需提高營業收入,或減低營業成本。
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毛利潤率不能互相比較,因為服務業除營業成本的支出外,營運開支往往會比製造業高得多,毛利潤率要比製造業高才有機會獲利。
一間管理良好的公司應持續檢視公司的毛利潤率,作出每月、每季及年度比較,視乎毛利潤率的增減情況,在經營策略上作出調整。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經營策略,毛利潤率的高低未必反映公司的營運好與壞,橫向比較的意義不大,但當發覺一門生意有很高的毛利潤率時,不妨考慮是否可以擴大規模,或複製同一門生意。
免責聲明: 以上只一般是建議,如遇特殊問題,還是先諮詢「稅務會計師」獲取專業的意見。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