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風高浪急的環境
![美國通脹影響 ,通脹的成因對香港的影響。](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88128_05ab5a437c9b454ea3f95cac637a1d96~mv2.png/v1/fill/w_940,h_726,al_c,q_90,enc_auto/188128_05ab5a437c9b454ea3f95cac637a1d96~mv2.png)
內容目錄
過去兩年,美國已進入高通脹時代,看看所公佈的數據,2020年8月,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1.3%,2022年8月已升至8.3%,處於四十多年來的高位。美國面臨高通脹風險,香港會跟隨美國般進入高通脹時代嗎?
美國通脹的成因
要回答這條問題,先要瞭解美國踏進高通脹的成因。
1. 持續的貨幣財政寬鬆政策
根據貨幣理論,當過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商品時,就必然會推高商品價格。可是始於2008金融海嘯後長達十多年的量化寬鬆及在近乎零息環境下,未有推升當時長期處於2%的通賬。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1062b_b8a97debfe4644dd90babe146f8604ad~mv2.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11062b_b8a97debfe4644dd90babe146f8604ad~mv2.jpg)
但為了應付新冠疫情的衝擊及當時突然飆高至14%有多的失業率,美國聯儲局再一次採取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俗稱「大放水」,這個持續的貨幣寬鬆政策卻成為近年超級通脹高於9%的根本原因之一。2020年第一季至2021年第四季,美國 M2增速均值高達18%。貨幣供應及國內通貨需求隨即大增,這回正式拉開了急速且嚴竣的通脹序幕。再看看另一組數字,疫情之前,美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维持每年4%左右的高增長,疫情之後,增長率更大幅提升至6.8%。
2. 過度的經濟刺激政策
疫情爆發後,美國政府先後推出財政紓困救助法案,金額累計達6.7萬億美元。財政政策的大規模刺激導致了總需求的過度擴張,加劇了供需失衡,從而推高通脹。
而另一方面,過度的財政直接補貼,特別是失業補貼,對美國勞動力市場帶來消極效果。在兩輪直接針對財政補貼政策中,常規的失業補貼為每周350-380美元,加上每周300-400美元的額外失業補貼,令美國居民可獲得的「失業周薪」一度可達每周650美元。導致對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的部分製造業、運輸業、服務業就業存在明顯擠出效應。結果造成失業人數反彈,過度補貼加劇了低收入人群的「主動失業」。
3. 供應鏈不隱加劇供應短缺
疫情以來,全球不少地區因防疫需要而停工停產,產能下降,供應減少,加上原產地的供
應鏈受擾,導致產品價格上漲。但導致駱駝倒下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美國自身供應鏈的結構性問題。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dc8a1b7183a4e4591de19b31b0c02a1.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fdc8a1b7183a4e4591de19b31b0c02a1.jpg)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於2021年,把美國的基礎設施狀況評為C-,而其中對陸路運輸影響較大的公路,更被評級為D,代表「基礎設施的條件很差,大部分低於標準,許多配件接近其使用壽命,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顯示出嚴重的惡化。」一般情況下,美國的港口設施及公路運輸尚可應付物流運輸,一但要應付急增的需求,自然不能應付,以致貨物堆積。
美國消費商品中,汽車、傢具、服裝主要來自進口,港口貨物淤塞,成本增加,造成主要進口商品的通脹。而美國肉類、水果、穀物等商品主要為美國國內生產,供應鏈堵塞,卡車出貨量受限,造成食品通脹。
4. 俄烏戰爭加劇美國通脹
雖然有專家認為美國經濟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經濟關係並不密切,雙方貿易規模較小,因此俄烏戰爭造成的貿易中斷並未對美國消費者或市場造成任何重大的影響。
但《經濟學人》表示,俄烏戰爭對美國在2022年接下來的經濟前景會產生重要影響。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亦承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美國已高企的通脹水平。鮑威爾指出,一般而言,每桶石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通脹就會上升約0.2個百分點。自去年12月初以來,每桶石油的價格已經上漲了約40美元。
美國通脹對香港的影響
美國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及大幅上升,失業率卻由2020年高位持續下滑至今近全民就業,經濟活動異常蓬勃,在近年連績加息下,通脹仍然由以前慣常約2% 的水平飛升4倍至近數月的8%以上高位,若美國聯儲局希望通脹率像已往長時間維持在其目標約2%水平,看來有必要使用更高的利率,否則通脹揮之不去!
由此可見,美國是次通脹主要是由美國本身的政策導致,和香港經濟情況不同。香港本地疫情加上防疫政策抑制了價格壓力,同時香港物資大部份倚靠內地,供應充足穩定,應該不會踏上與美國同步的通脹。但是,美國為壓抑通脹而加息的因素,對香港的影響則不容忽視。
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理論上,港息應該跟隨美息變動,以保持港元匯價穩定。美國自今年3月起,加息幅度合共已達3厘,而本港銀行至今只調高最優惠利率0.125厘,可見本港銀行體系資金充裕,短期有條件不跟隨美國加息步伐。但長遠來說,預期美國將進一步加息,本港加息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跟美國相同,香港通脹及利率會繼續爬升,除在疫情風眼的零售行業及弱勢社群外,就業市場異常蓬勃,招聘異常困難,各中小企主管要有心理準備思考加息週期下的生意及人力資源策略了。
Comments